电子节能协会双碳科技工作委员会

油价上升急需新能源产品替代

2023-04-18

   “高油价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石油消费企业的成本,抑制企业需求。比如,对于航空公司、物流公司、化工企业来说,今年均会面临成本大幅增加的问题,并可能导致企业主动减少高成本的石油产品消费,寻求替代能源及其他生产原料。”


     作为重要能源和化工原料,油价的飙涨不但影响新能源行业,也持续影响化工产业链。在世界油气供应趋紧和价格居高不下的压力下,有着明显成本优势的煤化工成为替代石油供应的重要选择。


     与美国和日本早期部署石油储备相比,中国的储备体系相对较晚,直到1993年才开始大量进口石油。后来,中国开始着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制度,目前石油储量约8500万吨。

      从总量上看,中国的储备量不算少,但是和人口比例一均摊,那就太少了。美国和日本的人口数量都在3亿左右,而我国就有14亿人口,石油消耗量也相差悬殊。尤其是在油价和国际形势动荡的情况下,这些储备抗风险能力不算强,还有很多受影响的可能。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进口原油约5.4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70%。在国内原油产量没有上升空间的情况下,中国原油对海外的依存度可能会继续增加。据EIA估计,4月份全球石油和液体燃料的日消耗量为9620万桶,比2020年4月增加了1580万桶,但比2019年4月的水平减少了400万桶。2021年全球石油和液体燃料的日均消耗量将达到9770万桶,比2020年增加540万桶。到2022年,石油和液体燃料的日消费量将增加370万桶,日均达到1.014亿桶。

      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大势所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过去两年表现非常突出,从长期来看,无论是整车、锂电池,还是上游钴锂资源股等这些新能源产业链一直都表现非常突出。

       我国现在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只有5%,根据工信部的规划,到2025年将提升到20%,最终会完全替代燃油车提升到百分百,带来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上升空间,也就是说新能源企业未来的销量还是会保持一个相对比较高速的增长,这对于相关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背景。

      只有在朝阳行业里面才能找到真正长期有所表现的牛股,而我国今年提出生态目标及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就是向世界做出的重大承诺,也是履行巴黎气候协议的一个重要的职责。

      目前新能源产业还不能替代传统能源,只能成为传统能源的补充,因为发展新能源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例如,发展生物质能源不能影响人类的粮食需求,不能影响粮食的占地面积;发展煤基替代能源可能面临着煤资源、水资源以及环境资源的制约,同时也面临着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挑战,等等。因此,目前还不能实现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能源需求还依赖于传统能源的供给。


      高油价将加速可再生能源替代。历史反复证明,每一次油价高涨,都会加快替代能源的发展,减少社会经济对石油的过度依赖。高油价下,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为了减少对单一能源品种的过度依赖,纷纷实行新的能源政策,努力开发不同的能源品种,丰富国内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根据BP能源统计年鉴,发生第一次石油危机的1973年,石油约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50%,历经数次油价上涨后,这一比例逐渐缩减到2020年的近30%。此轮油价上涨再次倒逼主要国家加快能源转型步伐。


    “缺油少气”是我国基本国情。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0%以上,且未来增产空间有限。要化解这一能源安全的关键掣肘,必须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时期是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期、攻坚期,要制定更加积极的新能源发展目标,大力推动新时代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市场化发展,着力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积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健全完善有利于全社会共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坚强保障。并以清洁能源体系为基础,引导产业向低能耗、高技术方向发展,逐步降低石油在产业经济中的比重。

未来,燃油车被迫加速淘汰的趋势已经逐渐形成,但是当下新能源车仍面临着挑战新能源汽车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仍显不足,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紧迫的任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