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忠理事长在中国电池工程师年会 暨钠离子电池技术与材料高峰论坛上的致辞
时间: 2023-05-28 访问量: 1533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各位企业代表,朋友们:
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对参加今天召开的“中国电池工程师年会暨钠离子电池技术与材料高峰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各位企业代表,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中国电池协会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与我们共同举办这个行业的盛会!
很荣幸能与大家在这里共聚一堂。肆虐我们大家整整三年的新冠疫情终于过去了,尽管近期仍有一些疫情的反复,但那种来势汹汹,严重影响我们聚集,见面,近距离地相互交流与切磋的场景已经过去了。我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协会工作的支持与帮助!衷心祝愿大会能取得圆满成功。
同志们,新能源汽车近几年呈现爆发式增长,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超过688万辆,预计2023年产量有望突破900万辆。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推动了动力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两个行业相互影响、交互推动,不仅成为我国重要的新兴产业的一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更让中国向汽车强国迈进了一大步。在21世纪初,我国在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创造性地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与提升产业竞争力、保障能源安全、改善空气质量和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在一起。从“十城千辆”工程算起,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走过十余年,成绩斐然。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电动乘用车累计销量占全球45%,电动公交和电动卡车销量更是占到全球的90%以上;已建成的公共充电桩数量超过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总和;拥有领先的量产动力电池技术,是全球范围内电动出行商业模式创新最为活跃的地区。在全球汽车电动化的进程中,中国率先迈出了第一步,取得了先发效应,走在了国际前列。
在我国绿色发展战略实施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双重推动下,新能源行业带动了锂离子电池行业的飞速发展。据数据统计,2022年我国全国的锂离子电池产量达750GWh,同比增长超过130%,行业总产值达到了1.2万亿。我国正在成为锂离子电池制造强国。但是,锂离子电池产业在人才培养与绿色制造方面仍有所不足。
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也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经历过步履维艰的起步期、也走过了骤然爆发的快速增长期,在与传统汽车此消彼长的市场竞争中,新能源电动车渐成主流。这其中,动力电池除了由于电源机理带来的产业根本变革外,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三大件(电池、电机、电控)之一,是整个车辆系统的动力来源,一直以来被视为电动汽车发展的标志性技术,其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车辆续航里程的长短,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动力电池的主要技术路线是采用以三元锂电池及磷酸铁锂两大类,但从2021年以来,锂价便开始持续上涨,正极材料中的碳酸锂价格相比去年同期几乎翻了一倍,电池级碳酸锂在1年的时间里由3.8万元/t已经增长到9万元/t。三元前驱体、磷酸铁锂、氢氧化锂原材料价格涨幅接近50%。我国锂电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表面上是动力电池的需求增加了,像六氟磷酸锂这些生产进入壁垒较高的材料又不能快速扩大产能,因此导致供不应求的局面。但是其本质原因在于原始资源矿的缺乏,尤其是国内可控资源较少。中国70%的锂资源需要进口,锂矿资源的开采主要被美国雅宝、美国FMC、智利SQM和澳大利亚泰利森四家公司掌握,海外疫情形势不断加剧,这些锂矿的生产计划明显放缓。显然,锂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影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重要方面,想要彻底改变锂原材料短缺、价格上涨的局面,既需要加快开发中国自己的锂矿资源,也需要加强废弃锂电池回收利用,提升再生锂资源利用水平。
因此,推动开发新的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特别是研发不依赖锂资源的钠离子电池已经成为动力电池新的热点。钠离子电池在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应用领域等方面与锂离子电池相近。我们可以汲取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的经验,提前做好布局。
本次大会,我们邀请了业界专家,包括电池(锂电池、钠电池等)制造、技术创新、新材料研发、智能制造、高质量人才发展等方向的国内外重量级的院士专家、企业领袖等多领域的嘉宾,共同探讨钠离子电池材料与技术研究进展、钠离子电池制造及产业链的建设、分析钠电池产业化的应用热点、痛点,以及碳中和目标下电池技术进展及从业人员现状等相关议题。希望能通过各位嘉宾的高水平研讨与深入交流,共同加速新能源市场创新发展,推进产业进步,掌握产业发展方向集聚智力。
我们希望,我们的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能够发挥好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能为确立新的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为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在人才培养方面。由于电池产品技术在快速迭代升级、电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电池制造也从研发、实验、测试、生产、工艺、工程、设备、材料、检测、品质、质量、仓储、环境、物流、智能、售前、售后、运维等各个环节面临着越来越高的专业性要求,和日益庞大的高质量人才需求。2019年8月以来,我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指导帮助下,由我会电池专委会开展了十六届“电池制造工程师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为我国电池行业培训并评价了3000多名中高级电池制造工程师,得到了行业各领域企业和资深人士广泛的参与和认可。
二是在绿色制造方面。国内外政策法规对电池产品的碳足迹、绿色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在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产品碳足迹、零碳工厂等方面的评价以推动行业绿色制造的发展,促进电池行业向“双碳”目标迈进。我们可以在组织制定相关团体标准发力,积极开展企业能效等级的评价工作、产品能效等级、相关人员的绿色低碳等方面的能力等级评价,碳标签评价等等。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到来,希望大家在这里畅所欲言,交流思想,共谋发展,为电池行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再次预祝本届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