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节能协会集成电路专业委员会

最高5亿元支持,成都新出台集成电路产业政策!

2023-03-22

      3月9日,成都市经信局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提到,近期成都出台新一轮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先后印发了《成都市关于进一步促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成都市关于进一步促进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成都市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加快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是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产业。目前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成渝地区成为全球前十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聚集地。

成都正加快构建以“芯屏端软智网安”为支撑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2022年成都市先后获批成渝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全国首个跨省域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成功举办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全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收6262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12%,高于全国4.4个百分点。


      聚集电子信息类规上企业超1800家、高校院所及国家级创新平台130余个、从业人员超80万人,聚集国内外骨干企业50余家、上市企业近30家。


      全球一半以上的笔记本电脑芯片在蓉封测,全球50%以上的iPad在蓉生产,拥有全国首条、全球第二条6代AMOLED产线,量产国内首颗x86服务器芯片,光伏电池片产能全国第二,动力电池产能全国第六,工控安全、密码等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全国领先。


      聚人才补制造强设计


      成都全力打造中国“芯”高地


      新出台的集成电路政策主要包括集成电路人才政策、集成电路设计业政策、集成电路制造业政策、完善产业生态环境政策、附则共五个部分12条。


      政策主要聚焦


      三个方面


      一是聚人才。人才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也是成都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但成都市高端架构师等尖端人才非常短缺,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新政策通过政策叠加,顶尖人才除了可获得每年50万元和一次性300万元奖励外,所在核心团队还可获得超过1500万元奖励。


      二是补制造。成都市缺少先进制程和8英寸以上晶圆代工产能,本地流片率不到4%,严重制约了设计产业发展。新政策加大制造项目招引支持力度,企业最高可获5亿元综合支持,以补足成都晶圆制造短板。


      三是强设计。成都市拥有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超180户,营收过亿元设计企业25户,居全国第七。新政策加大流片、IP核、EDA工具补贴等设计企业最关注的条款支持力度,推动巩固其在设计业相对优势。


       市经信局通用电子产业处处长李坦介绍,2022年成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营收516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2022年成都芯片设计业实现销售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位居全国第二,销售过亿企业新增19户达到35家,在通信存储、北斗导航、网络安全等领域国内领先。

同时,成都拥有电子科大、四川大学,以及中电科10所、29所、30所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聚集企业270余家,既包括英特尔、德州仪器、成都海光、新华三半导体等国内外领军企业,也培育了嘉纳海威、成都华微、锐成芯微等本土骨干企业,初步形成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信息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 友情链接: